身體痛症
UrbanLife Health

緊貼新一代都市人對健康的追求,提供最新疾病醫療、保健養生、運動修身和健康生活的豐富資訊,與您一起實現健康新生活。

讀者好感度(滿分5星)
4.6
按此評分
emptyStaremptyStaremptyStaremptyStaremptyStar
分享文章

椎間盤突出最主要的成因是腰椎間盤的機能退化。一旦椎間盤突出壓迫到坐骨神經,就可能引發下背痛,接著臀部也會出現痛楚,最後是大腿外側也有麻痺感,出現這些症狀一般會統稱為「坐骨神經痛」。今次推介3個有助紓緩椎間盤突出痛楚的運動予大家,包括麥肯基療法、瑜伽等。

針對輕微病徵的患者,慢跑這類低強度運動仍屬椎間盤突出適合的運動,但切記不要長時間跑步。

紓緩椎間盤突出運動

提提大家,這些運動並非適合所有的下背痛問題,尤其是嚴重的椎間盤突出問題,如有疑慮,請向專業醫護人員查詢。

第一類:3種瑜伽動作

1. 蝗蟲式 Locust Pose

蝗蟲式能將突出的椎間盤拉回到與脊椎骨對齊的位置,使它離開會刺激到神經的區域。

  • 步驟1:趴在瑜伽墊上,雙手放在身體兩側。
  • 步驟2:吸氣將上半身抬起,同時雙手打直往後延伸,頭往上抬。
  • 步驟3:停留1-3分鐘後,回到初始位置。

2. 橋式 Bridge pose

橋式可以減輕椎間盤突出造成的疼痛,並且強化頸椎、胸椎和腰椎的彈性及韌性。

  • 步驟1:面向天花板,仰躺在瑜伽墊上,雙腳曲膝,以及腳掌踩地。
  • 步驟2:肩膀往後旋開,雙手放在臀部下。
  • 步驟3:停留1-3分鐘後,將臀部放下休息。

3. 駱駝式 Camel Pose

當脊椎往後彎時,前側部位的脊椎間會形成部分空間,駱駝式可以將椎間盤往前拉,使它遠離神經纖維。

  • 步驟1:採高跪姿,腳跟與小腿貼在瑜伽墊上,膝蓋與臀部成一直線做準備。
  • 步驟2:將上半身往後仰,雙手抓住腳踝。
  • 步驟3:停留1-3分鐘後,回到初始位置。

第二類:麥肯基療法(McKenzie Extension Exercise)

醫學界普遍認同麥肯基療法中,腰背後仰動作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功效。這是由於後仰動作能將腰椎間盤推回前方的力學原理。

1. 俯臥完全伸展

患者首先俯臥平躺身軀,然後將雙手置於肩膊正下方、挺直手肘將上半身完全撐起。維持俯臥完全伸展姿勢約兩秒,並重複動作共10次。這個動作可幫助向後突出的腰椎間盤復位。建議患者最多可每天練習此動作8次、或每隔兩小時練習一次。

2. 站立向後伸展

患者首先站直分開雙腳,將雙手置於腰後,然後上半身盡量後仰,同時要注意保持雙膝挺直。維持站立向後伸展姿勢約兩秒,並重複動作共10次。這個動作由於可隨時隨地練習,故不會受場地局限。最適合患者於日間練習。建議患者最多可每天練習此動作8次、或每隔兩小時練習一次。

第三類:威廉氏曲屈運動(William's Flexion Exercise)

1. 骨盆後傾

平躺於地上,膝蓋彎曲,雙腳掌平放於地面。將骨盆後傾,讓腰部貼近地板把背後的空隙填平。停留此姿勢5-10秒。

2. 單膝抱胸

平躺於地上,膝蓋彎曲,雙腳掌平放於地面。將單側膝蓋抱至胸前,停留5-10秒,回到原位再換腳進行。

3. 雙膝抱胸

平躺於地上,膝蓋彎曲,雙腳掌平放於地面。分別將兩側膝蓋逐一抱至胸前,抱著雙膝停留5-10秒,放下時一次一邊慢慢回到原位。

4. 半仰臥起坐

起始姿勢如第一式,保持骨盆後傾並同時輕輕將肩膀抬離地面,至肩胛骨下緣離地,短暫停留後即可緩慢放下。

5. 雙腿拉筋

雙腿併攏伸直坐在地上,腳趾朝上。身體慢慢下壓,雙手伸直往腳趾方向延伸,眼睛直視前方。

6. 大腿後方肌群伸展

站立,將左腳往前跨一步,左膝蓋彎曲蹲下,右腳盡量向後延伸,手臂伸直,雙掌平放在地。腰桿打直,將胸部往前靠向左膝蓋,直到左膝接觸到左手腋下處。再換邊進行。

7. 深蹲運動

雙腳張開與肩同寬,雙手平舉伸直。腰桿打直,眼睛直視前方,身體重心垂直慢慢向下,膝蓋微微彎曲下蹲。

立即報價
全自主百萬醫療計劃
25
自付費
人氣選擇
HK$ 30,000
HK$10,000HK$30,000HK$60,000
選擇您的計劃
月繳
年繳
特等
每年保障限額HK$4,000,000
HK$
/
使用優惠碼
添加

常見問題

椎間盤突出可藉核心運動/重訓改善和預防?
可以,但前提是動作要做得正確。事實上,若核心運動、重訓做得好,是可保護韌帶、脊椎骨、椎間盤等構造,有助預防下一次的受傷。不過,建議在專業物理治療師的指導下做這類運動,以避免身體受傷。 此外,患者要傾聽自己身體的狀況,運動應循序漸進地進行,當感覺疼痛或不能繼續訓練,就應停止了。
椎間盤突出手術後復健治療要多久?
基本上,椎間盤突出手術後復健治療從半年到一年以上都有可能,這包括穿戴背架的時間。若患者是運動員,考量肌力需求、感覺控制較一般人更精密,因此恢復時間會更久。 但就一般人來說,若持續復健3個月,症狀仍不見好轉,通常是因為沒有對症下藥。請留意,復健不應局限在熱敷、電療這些儀器上的治療而已,別忘了還可透過運動、按摩、環境改善等因素做調整。
UrbanLife Health

緊貼新一代都市人對健康的追求,提供最新疾病醫療、保健養生、運動修身和健康生活的豐富資訊,與您一起實現健康新生活。

讀者好感度(滿分5星)
4.6
按此評分
emptyStaremptyStaremptyStaremptyStaremptyStar
分享文章

其他人都會睇埋…

FWD醫療保首年保費低至3折,全家買慳更多!同公司醫保可互補差額!🤩

優惠至 2025年04月29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