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下腹位置有時突出腫塊,有時又可自行退回,很可能是患上小腸氣。到底甚麼是小腸氣?哪些人會較容易患上小腸氣?小腸氣是否有後遺症?本文詳細講解小腸氣的成因、症狀、預防以及分享中醫治療小腸氣的方法。
甚麼是小腸氣?
小腸氣學名為疝氣,是指內臟自腹壁突出而形成的腫塊,由於以小腸突出最為常見,因此俗稱「小腸氣」。小腸氣最常發生的位置是腹股溝(詳見下圖),男性患此病的比例較女性高。小腸氣初起時不會有明顯的症狀,但突出的部份有機會愈來愈大,嚴重者會影響腸道的暢通和腸道血液供應,導致腸梗塞或腸壞死等嚴重併發症。

(圖片由中醫師提供)
小腸氣成因
小腸氣的成因是部份小腸組織由腹部薄弱部位突出,例如肚臍周圍或腹股溝的位置,而當腹部長期受壓,例如長期便秘、咳嗽、搬運重物等,腸道就有機會從腹壁較薄弱的部位突出。
小腸氣症狀
小腸氣的初期症狀並不明顯,只會在用力令腹壓增大時才會有腫塊突出1,可用手推回體內,或當躺卧時腫塊便會自行退回體內消失。小腸氣常見的症狀包括:
● 下腹部或腹股溝出現突出的腫塊
● 腫塊附近有沉重、疼痛的感覺
● 腹部劇痛
● 作嘔
● 發熱
小腸氣高風險人士
● 先天性腹壁結構發育缺陷,造成腹壁某些位置未能完全閉合
● 長者腹肌老化變薄弱
● 孕婦腹腔壓力增大,令腹壁變得薄弱
● 曾進行腹部手術遺留傷口疤痕的位置
中醫如何治療小腸氣?
中醫認為小腸氣主要與脾臟和肝臟的功能有關,脾主肌肉,脾虛者肌肉易薄弱不強壯,脾氣虛升提無力,則腸道易下墜突出;下腹部兩側為肝經循行路徑,常會因肝鬱氣滯或肝經受寒,令氣血運行受阻而使腸道氣機不暢。在治療時主要以內服中藥為主,初起時治療效果較好,臨床可分為3種類型進行辨證用藥治療:
證型 | 常見症狀 | 治療原則(代表方劑) |
---|---|---|
中氣下陷 | 小腸氣位置墜脹不適,氣短聲低,疲倦乏力,頭暈,食少便溏。 | 補中益氣(補中益氣湯) |
肝鬱氣滯 | 小腸氣位置脹痛不適,胸脅脹悶,善嘆息,心煩易怒。 | 疏肝理氣(柴胡疏肝散) |
寒滯肝脈 | 小腸氣位置疼痛不適,小腹冷痛,畏寒肢冷。 | 散寒止痛(暖肝煎) |
小腸氣是否會有後遺症?
小腸氣若不治療,突出的腫塊會有機會變得愈來愈大,若突出的部份卡住,可引致小腸梗塞,嚴重者可導致腸壞死或腹膜炎。因此如患有小腸氣需盡早治療,必要時需透過手術修補治療。
小腸氣的預防方法
要預防小腸氣就要避免長時間增加腹腔壓力的情況,包括:
● 避免重複搬運重物
● 進行運動,如仰臥起坐或負重訓練時需量力而為
● 保持標準體重,肥胖會對腹壁造成過大壓力
● 保持大便通暢,避免便秘,過度用力排便
● 如有咳嗽需及時治療,持續咳嗽會不停增加腹壓
儘管不同的食療方法有助改善身體狀況,但長遠上管理健康的問題,還是需要留意自己本身的醫療保障是否全面。根據政府的統計,2021年到中醫診所求診的人數便高達128萬,足足較2015年上升了16%^。中醫在現代醫學的角色日益重要,因此,在比較不同醫療保險的保障範圍時,是否涵蓋中醫治療就顯得格外重要。
富衛人壽的「尊衛您醫療計劃」(FWD vPrime)※是獲政府認可的自願醫保計劃,計劃全數保障※※一系列住院及手術費用,每年保障限額高達1,250萬港元,更就出院/日間手術後90日內的中醫治療提供最多15次跟進門診(限每日1次),每次賠償限額為600港元,以及提供中風復康治療的中風輔助保障#,賠償每保單年度最多30次專科醫生及中醫師的診症及治療費用,每次賠償限額為1,000港元(限每日1次),每次事故最多100,000港元,讓您可以選擇尋求專業的中醫治療。另外,投保自願醫保還可享每年免稅額高達8,000港元!##
另外,一份住院現金保險能在您不幸入院時提供現金保障,減輕住院期間損失的工作收入。「樂衛您保費回贈住院保障計劃」(FWD Healthy Plus)**專為提供住院現金保障而設,在保單生效期間,若因疾病或意外受傷而住院,不論您實際的住院開支如何,都能獲得每日住院現金權益***、+,可視為住院期間的收入。計劃亦可自選附加12個月門診醫療服務++(包括10次的中醫門診)。不論曾否索償,保單期滿時可獲高達108%@總已繳保費@@回贈!
全數保障一系列住院及手術費用
- 不設終身保障限額
多達6個自付費選項
- 獲得10Life「5星級」自願醫保(半私家房)及「5星級」Top-Up 醫療保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