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天氣愈來愈熱,據香港天文台統計,2023年的酷熱天氣日數(氣溫高於33°C)達54日,是有紀錄以來最高1。酷熱天氣下,在戶外時間稍長便容易覺得頭昏腦脹、作嘔作悶,甚至出現痙攣、不省人事等更嚴重的中暑症狀。接下來將為大家列出中暑症狀及預防中暑的方法,以及拆解2個中暑時急救的謬誤。
中暑的成因及症狀
中暑成因許多,包括高溫、高濕度、曝曬及空氣不流通的環境,而個人的健康狀況、工作性質及衣着亦有影響2。在酷熱的環境中,人會透過增加排汗和呼吸次數等來調節體溫,但當環境太熱,而這些生理調節未能有效控制體溫時,便有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中暑症狀3:
症狀 | |
---|---|
熱衰竭 |
|
中暑 |
|
尤其是小童、長者、過胖人士,以及長期病(如心臟病或高血壓)患者均較易中暑4。若出現上述輕微的症狀,應立即停止工作或活動;若出現全身痙攣或昏迷等嚴重中暑症狀,應馬上致電999緊急熱線求助。
為何體溫度比實際溫度高?
明明實際溫度顯示只得30°C,為何感覺上更熱?因為人體熱量流失的整體效率受到多樣氣象條件影響,如風速、濕度和太陽輻射等,例如34°C有微風跟30°C悶熱無風比較,後者有機會令人更感炎熱吃不消,單以氣溫作單一標準,容易令人低估了戶外活動中暑的可能性。因此,世界各地都設有計算類似「體感溫度」的指數,而香港天文台則是採用「香港暑熱指數」。
香港暑熱指數源於2008年奧運會,當時為了判別天氣是否適宜進行馬術比賽,天文台特設「暑熱壓力監察系統」,量度及計算不同數據,反映溫度、濕度、風速及日照對天氣的影響5。天文台建議,當暑熱指數超過30時,大家便要做好預防中暑措施6。故大家在進行戶外活動前,除了參考天氣溫度,亦要留意「香港暑熱指數」及「酷熱天氣警告」。
如何預防中暑?
預防中暑最直接的方法是減少天氣炎熱時外出,以及縮短逗留在高溫環境的時間,但若無可避免的話,便可採取以下6個預防中暑方法4:
中暑處理方法2大謬誤
儘管坊間流傳不少中暑解決方法,但部分辦法不但未能減輕患者的不適,反之可能會加重中暑症狀,以下便是2項為中暑患者急救時的常見謬誤:
謬誤 | 正解 |
---|---|
為中暑昏迷患者灌入大量水份,防止其脫水 | 不應讓神志未清醒的中暑患者立即飲水,在患者完全清醒後,才可讓其適量飲用含電解質飲料或果汁,補充身體水分7。 大量飲水並不能真正解決中暑,反而稀釋血液內的鹽分濃度,引致水分和鹽分大量流失,嚴重甚至引起脫水。 |
使用酒精濕紙巾為中暑患者抹身散熱 | 酒精會令皮下血管收縮,影響身體的散熱功能,所以應先將患者移至陰涼處,除去衣物並使用毛巾及冷水抹身,再撥扇以保持清涼,為中暑患者的身體降溫3、5。 |
隨着香港天氣愈來愈熱,中暑的危機亦愈來愈大,輕則頭暈、噁心,嚴重甚至會導致昏迷或死亡。不想家人面對突發巨變時措手不及,就應該盡早為他們的未來做好準備。若一旦不幸意外離世, 一份人壽保險就可以作為安全網,為保單受益人減輕家庭經濟壓力。
富衛人壽的自主保(升級版)定期保障計劃 (MyTerm Plus)8可為您提供人壽保障,助您應付生活突如其來的轉變。此定期人壽保險屬於消費型,不含儲蓄成分。在同一保費下,身故賠償比有儲蓄成分的終身壽險相對較高,即使投保人在不幸身故時,向獲指定為其保險受益人的家人提供一次性的身故賠償,減輕財政負擔。
FWD致力提供一系列的資訊,包括健康知識、生活消閒、理財貼士、保險學堂等,解答您的各種疑惑。而FWD網上保險平台「超基本」地提供「勁方便」的保險體驗,最快5分鐘可完成網上申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