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疫情不斷升溫,政府醫療系統面臨嚴峻挑戰,有機會影響其他疾病的治療,市民未必能單靠公立醫院獲得及時的醫療服務。自願醫保於2019年推出,鼓勵未有醫療保險的市民考慮投保有關認可產品,從而得到在有需要時使用私家醫院服務的保障。計劃推出短短3年,自願醫保產品已有多樣性的發展,而且亦因應大眾的需求不斷優化。
對自己的醫療保險一知半解或會影響保障
有保險公司在優化其自願醫保產品前,為更深入了解客戶需要,就大眾投保醫療保險的狀況及想法作出問卷調查1,當中近七成擁有最少一份醫保計劃的受訪者表示,其醫保就各醫療開支項目均設賠償上限,另有近兩成人表示並不清楚其醫保有否就各細項設賠償上限,顯示部分人對自己現有的醫療保障一知半解,或因投保年期較久遠而遺忘計劃細節,到需要索償時,保單便有可能出現未能賠償所有醫療費用的情況。
不設分項賠償限額,提升每年及終身保額
另外,有些傳統醫保會設分項賠償限額,擔心超額的客戶通常在入院前會先與醫生確認好醫生費、手術費等,但涵蓋範圍較廣的雜項開支往往較難預計,故容易超額,因此保險顧問通常會建議客戶加購「額外醫療保障」,以覆蓋更大部分的醫療開支。針對分項賠償限額的限制,有些自願醫保產品現時已不設分項賠償限額,而是按每年及終身保障限額全數保障一系列住院及手術衍生的費用,賠得更足之餘亦簡化了索償程序,進一步減輕客戶在財務上的負擔,讓他們專注復康過程。
根據食物及衞生局的數字,1989/90至2019/20年度期間,醫療衞生總開支每年平均上升5.6%2。除通脹因素外,隨著醫學技術進步、人口老化、公私營醫院供求失衡等原因,預計未來的醫療費用將持續攀升,有保險公司將其自願醫保產品的每年保障限額及終身保障限額提升,就能協助客戶為未來可能高漲的醫療費用作準備,並提供更周全的保障。
除了保障限額的提升,如果大家有買車保等一般保險,對自付費(俗稱「墊底費」)應該不陌生,有些自願醫保計劃亦會提供多種自付費選項,配合客戶各種財政狀況,特別適合本身已有個人醫保或由僱主提供之團體醫療保險的人士。下次繼續同大家剖析自付費選項的用處。